佛說生死 

佛教對於生死的看法,是從死的觀點來論生的,所謂:『是曰已過,命亦隨減,如少水魚,私有何樂?常勤精進,如救頭燃,但念無常,慎勿放逸。』(佛們日課)其意乃指人生短暫,生命寶貴,因此要時時刻刻了解到生命的無常,既然無常,就要隨時隨地準備資糧,精進修持,絕不可放逸,如果大限來臨時,便不會慌張。

佛教對生死問題的看法,就是建立在『生死大事』的層次 ,咸認人生是苦海,苦海茫茫,看不到彼岸,芸芸眾生,每個人都要面臨生、老、病、死、苦的過程,有其重視人生最大一件事──『死亡』,特別是在『臨命終時』,有否一心不亂,帶業往生西方佛國,這是每一個正信佛教徒的信仰與必須面臨的重大課題,因此解脫生死的大事,不是一天、兩天抱佛腳可完成的,必須解行並重,一心不亂,念念相續。

星雲大師在《有情有義》這本書中提到了佛教的生死觀。根據苦、集、減、道四聖諦,很中肯的用六種比喻來說明『死』。

第一個比喻是『死如出獄』。

第二個比喻是『死如再生』。

第三個比喻是『死如畢業』。

第四個比喻是『死如搬家』。

第五個比喻是『死如換衣』。

第六個比喻是『死如新陳代謝』。

星雲大師比喻的很淺顯,卻也很貼切,死就像出獄那麼快樂,死就像再生那麼快活,死就像畢業那麼高興,死就像搬家那麼灑脫,死就像換衣那麼輕鬆,死就像新陳代謝那樣自然。

由此可知,佛教認為死亡不足懼。死是輪迴的開始,也是解脫的來臨,完全看個人是否能夠徹底放下而定。聖嚴法師說:「心迷則生死輪迴,心悟則涅槃解脫,生死乃一如。」迷就是輪迴、輪轉不斷,悟則能夠智慧開展,如實見諸法實相,而毅然解脫生死。而既然佛家視死為一種超脫,肉體便不再那麼重要,而是將精神層次放在第一。此也影響了佛教的喪葬形式。

arrow
arrow

    接近天堂的樂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